珐瑯彩人物賞瓶
編號:TXMC-CH0002
名稱:珐瑯彩人物賞瓶
形制:清代雍正
高度:46cm
底徑:45.5cm
口徑:10cm
估價:HK$9,360,000
簡介:
珐瑯彩──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,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。從康熙的色濃莊重,至雍正的清淡素雅,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。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,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。集中西風韻於一身,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。
賞瓶──為雍正一朝最先出現的一種造型,作賞賜之用。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,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,撇口、細長頸、肩部裝飾凸弦紋、圓腹、圈足。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,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,腹部裝飾纏枝蓮紋。其意喻深刻,“青”代表“清”,“蓮”代表“廉”,合有寄望時政“清廉”之意。
金銀器壺杯碟
編號:TXMC-ME0001
名稱:金銀器壺杯碟
形制:唐代
壺高:18cm
碟徑:21.5cm
估價:HK$7,200,000
簡介:胎為銀胎, 外鎏金, 以焊、鉚、捶揲等典型唐朝技法鑄造。壺為瓜型壺腹, 獸吐流, 龍形柄, 紐蓋。碟為葵花瓣形碟。杯為高腳圓身杯。整套金銀器均採用捶揲凸紋裝飾技法, 也就是唐朝常用的模衝技法, 即在銀銀器物的表面, 以預先設計好的紋飾模具衝壓出凸起的花紋圖案, 令主體紋飾突出, 立體感強, 極具視角效果。器型融通中西, 主要受波斯薩珊、中亞粟特及羅馬拜占庭等文化影響, 不多見於中國傳統器形中。而遍體紋飾均沿用典型的唐代纏枝捲草紋、魚子紋, 及在其中穿插的飛禽走獸圖。明顯反映出唐朝盛勢時期金銀器, 已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自我藝術風格。此套金銀器, 傳世保存完好, 技法精湛, 器形紋飾獨特, 富麗堂皇, 值得珍藏。
銅胎掐絲珐瑯燻爐
編號:TXMC-ME0002
名稱:銅胎掐絲珐瑯燻爐
形制:清代乾隆
高度:42cm
底徑:26cm
估價:HK$2,160,000
簡介:
銅胎掐絲珐瑯──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,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,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,經燒制、磨平鍍金而成。外觀晶瑩潤澤,鮮豔奪目。
歷史上對於掐絲琺瑯工藝的源起時間,並無明確記載,但是學者都主張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。到了明代宣德年間,達到輝煌階段,釉色均肥,絲工粗獷,飾紋豐富。使用的琺瑯又多以藍色為主,故而又名“景泰藍”。
清代初期的景泰藍工藝已聞名天下,大量出口國外,成為海外貴族家庭中的擺飾品。清代乾隆年間,不再沿襲明代使用青銅作胎骨,採用延伸性更好的純銅作原料,更新了掐絲技術,將景泰藍工藝推至頂峰。因此,景泰藍造型比明代更勻實而變化多端,銅絲細薄均勻,掐絲技藝更是絲流暢婉,紋飾靈活精巧。器物的應用範圍要比以往更為擴大,除了明代常製作的宮廷寺廟祭器,還出現鼻煙壺、屏風、香爐、圍屏、桌椅、茶几、筷子、碗具等等。
青花刀馬人梅瓶
編號:TXMC-CH0001
名稱:青花刀馬人梅瓶
形制:元代
高度:46cm
底徑:15.5cm
口徑:6cm
估價:HK$9,600,000
簡介:
青花──青花瓷始見於唐代,成熟於元代。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“瓷石+高嶺土”的二元配方,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,燒成溫度提高,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。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,造型厚實飽滿。胎色略帶灰、黃,胎質疏鬆。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,乳濁感強。其使用的青料,分為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。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,呈色青藍偏灰黑;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,呈色青翠濃豔,有鐵銹斑痕。在部分器物上,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。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,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,見火石紅。
刀馬人──瓷器的一種裝飾紋樣。描繪戰爭或習武場面的人物、坐騎、弓刀,故名。如火赤壁、曹操大宴銅雀台、五霸戰爭等歷史人物故事。
梅瓶──是一種小口、短頸、豐肩、瘦底、圈足的瓶式。最早出現于唐代。宋時,因瓶體修長,造型挺秀、俏麗,作盛酒用器,稱為“經瓶”。明朝以後,以口小只能插梅枝,而改稱為梅瓶。
總結──整件器物造型端莊、穩重,胎質潔白緻密,青花發色蒼翠濃豔,而瓶中所繪人物的生動神情尤其精彩。而空白處則襯以蒼松、梅竹、山石,顯得錯落有致。梅瓶不僅紋飾宜人漂亮,而且白釉潔淨潤澤,青花用料濃淡相宜,發色明麗,富有層次感,加之遒勁的拓抹繪瓷筆法,使畫面有丹青之妙,周身散發著美器的光澤。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。
青花鬥彩僧侶帽壺
編號:TXMC-CH0003
名稱:青花鬥彩僧侶帽壺
形制:明代成化
高度:23cm
估價:HK$3,360,000
簡介:
青花鬥彩──是以釉下青花作為一種色青,與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瓷器裝飾技法。圖案中的藍色部份,先以釉下青花描繪並且留白,上釉燒成後再用釉上彩料彩繪其留白部份,最後入爐烘燒而成。“鬥” 是景德鎮方言,意思:幾種東西合併組合在一起。鬥彩,就是把幾種色彩組合在一起的技法。鬥彩是一種釉上、釉下都有彩的彩色瓷器。鬥彩最早首創於明代宣德年間,而最為著名的正是成化鬥彩。
僧侶帽壺──元代創制的瓷器造型的壺式之一。因壺口形似僧侶帽而得名,造型為口沿上翹,前低後高,鴨嘴形流,壺蓋臥於口沿內,束頸、鼓腹、圈足、曲柄。具有強烈的少數民族風格。元器形體敦實、壺頸較粗、壺流略短,明器壺流略長,清器頸略高,腹部略瘦。最早為元景德鎮青白瓷器。明清兩代繼續燒造。有青花、紅釉、白釉器等。